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62篇
公路运输   402篇
综合类   246篇
水路运输   61篇
铁路运输   160篇
综合运输   2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autonomous vehicle (AV) will affect not only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ut also future patterns of land development. Integrated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models will be critical tools in assessing the path forward with this technology. Key questions with respect to land use impacts of AVs arise from potential changes in sensitivity to travel and reduced demand for parking. It is an open question whether AVs will induce urban sprawl, or whether spatial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will mitigate any reductions in travel time sensitivity. The deployment of shared fleets of AVs would likely reduce parking demand, producing yet to be explored impacts on property development within existing urban footprints. We perform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currently operational models and their ability to represent the adoption of AVs. We identify the representation of time in such models as a vital component requiring additional development to model this new technology. Existing model applic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discrete addition of new infrastructure or policy at a fixed point in time, whereas AV adoption will occur incrementally through time. Stated adaptation surveys are recommended as tools to quantify preferences and develop relevant model inputs. It is argued that existing models that assume comparatively static equilibrium have been convenient in the past, but are insufficient to model technology adoption. In contrast, dynamic model frameworks lack sufficient structure to maintain reasonability under large perturbations from base conditions. The ongoing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has allowed models to move away from being mechanistic aggregate tools, towards behaviourally rich depictions of individual persons and firms. However, much work remains to move from projections of existing conditions into the futur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economy as it evolves through time in response to new technologies and exogenous stresses. Principles from complex and evolutionary systems theory will b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 with the capacity to consider such dynamics.  相似文献   
2.
声强理论在高速铁道车辆噪声测试与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张晓排 《铁道学报》2003,25(6):45-48
运用声强理论知识,根据对国外高速铁道车辆进行的运行噪声测试和分析,确定了在不同工况、不同运行速度、不同测试位置时的高速铁道车辆车内噪声分布规律,对我国进行高速铁道车辆防噪降噪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辆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地铁车辆用DC1500V/160kVA辅助逆变器为例,阐述了采用IGBT作为主要开关元件的主电路及其控制系统,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其可行性,最后给出了采用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高速列车横向悬挂主动、半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铁路机车车辆横向悬挂系统存在的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和加速度反馈的旨在抑制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方案。介绍了主动、半主动控制原理,相应的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的构成,整车试验的试验方法和部分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采用主动、半主动控制技术以后,机车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指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列车的运行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1号线车辆采用新型受流器,其受流靴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过早失效断裂的现象.分析了受流靴断裂的原因,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部件疲劳可靠性评估及改进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结构.基于损伤一致性原则,将实际线路测试的受流靴动应力数据变为Ansys能识别的载荷加载到原结构,计算受流靴原结构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实际运用寿命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算法,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新结构方案可解决受流靴因疲劳而提前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锡地铁1号线列车母线高压电路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轨列车通过断电区对车辆控制和系统安全的风险控制要求,结合目前应用的几种典型列车高压母线电路特点,提出无锡地铁1号线列车高压母线电路设计优化方案,并对受流器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深圳地铁3号线牵引系统通信故障发生的时间以及故障发生当日的气温等信息的统计,初步确定故障源,采用现场与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型汽车,近几年开始进入到我国汽车行业中并不断发展。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了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类型及方式,旨在为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此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了世界的重点。电动汽车由于低碳环保,是汽车产业的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电动汽车配套的充电设施必须与之保持同步,电动汽车的发展才能不受制约。为此,本论文重点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环保观念的增强,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作为其中关键的动力电池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动力电池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标准体系的建立还并不完善,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本篇文章简要分析了动电池标准体系的发展情况,研究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并探究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体系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